燕安墨香

地址:西安美术学院
电话:13649290649
手机:13649290649
QQ:84404395 1939480490
邮箱:13649290649@163.com
您的位置:首页 > 燕安墨香 > 众家评论

众家评论

熬至滴水成珠——姚展雄

发布日期:2011-10-3 18:26:38阅读次数:字号:

熬至滴水成珠

——姚展雄

  

   《熬至滴水成珠》是著名女作家池莉的随笔集,当我提笔欲写王燕安时,脑子灵光一闪,便蹦出了它。

    从工人、干部、研究生到教授,那充满坎坷而艰辛的从艺之路,正可用“熬至滴水成珠”这样生动凝练的语句来概括、来形容。

    初识她是在两年前的一个深秋。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”,瑟瑟秋风使长安城愈发地老了。

    我如约前往西安美院她的画室。推开一扇门,就进入一个世界。她正在案头作画,戴幅眼镜,头发稀疏,自然卷曲,人便淡成了一束秋菊。

    而墙上挂的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我。三位豆蔻梢头的少女,身着蒙古服饰,三匹卧着的骆驼,中间一位是出嫁的新娘,骑在骆驼上,娇羞地低着头,其他两位陪护左右,大红绸带迎风飘扬,大漠的雄风送来了盈盈的喜气。而背景一片漆黑,既不像工笔画,又不像壁画,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画。

    看我迷惑不解的样子,王燕安解释说那是她创作的磨漆画,题名《喜风》,第七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。她说她原来是画工笔重彩画,因过度用功,右眼患上眼疾,视力下降,才改画写意画的。一边说着,一边拿出自己的画集让我看。

综观她的画作,大致可分四个部分:一是写意;二是工笔;三是彩墨;四是漆画。写意画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鸟三类:人物画造型准确,形象生动,有着学院派扎实的素描功力,深得刘文西的真谛;山水、花鸟画简笔勾勒,线条流畅,轮廓分明,有着林风眠的逸趣。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工笔重彩人物画,诸如《陌路》、《喜风》、《山歌》、《赤壁》、《采花节》、《大漠行》等,造型质朴,构思大胆,色彩典雅,用笔细腻,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,蕴涵粗犷的西部风韵。

    中国画以水墨为上,王燕安深谙此道。近几年,她在水墨写意人物画方面做了新的探索,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。《峥嵘岁月》、《追忆似水年华》、《手机奏鸣曲》、《凉山老妪》、《角逐》、《血染无定河》堪称水墨写意人物画中的上乘之作。而一幅题名《童趣》的画,则再现了生活中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景:时间是夏天,花丛下一小女孩,扎着两只羊角辫子,身穿小背心,光脚丫,身后一只鹅啄住了她的裤腰,裤子半裸,向后拽着,屁股便尴尬地露在了外面,小女孩回过头,惊恐地叫着,让人看后忍俊不已,莞尔一笑,想起了快乐而美好的童年。

    在艺术殿堂里,王燕安是一位“千手观音”,能满足不同审美者的心理需求。

    她擅画人物、鞍马,兼工山水、花鸟,精于书法、写作,在各个方面均有建树。于绘画,她不拘一格,大胆创新,作品多次入展并获奖;于书法,她多年临帖,博采众长,各体兼备,尤以行楷见长。她的字结体饱满,笔力遒劲,质朴圆润,疏朗有致,字里行间蕴涵着汉简、魏碑气象,透射出一股凛然的书剑气;于写作,她在绘画之余,又上了电大,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,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力。她的散文,感情质朴,观点鲜明,生动直白,语言流畅,“读来使人或思、或笑,轻松中摈弃了杂念,诙谐中荡涤了心尘。”(刘文西语)其散文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中,还出版了自己的论文集《文之悦·画之乐》。

王燕安在艺术上力主创新,勇于探索,反对墨守陈规,千人一面。她既不重复他人,又不重复自己。崇尚魏晋名士风度,喜欢张扬个性,肆意挥洒才情,坚持走自己的路。

    二次见面,她又创作了一批新画。她说她试图将工笔重彩画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相交汇,将水墨技巧与装饰平面构成相结合,将传统的勾线、皴擦、点染转化为富于节奏变化的大小墨块、色块、分割画面、分解形体,以期形成别具一格的新面貌。

    观赏她的“梦系列”作品,那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写意或工笔重彩画,而是水墨、水粉、水彩、丙稀等颜料的混合、交融,以致营造出了一种似真似幻、如诗如梦的审美意境,弥漫着一股超现实主义的魔幻色彩。这种画,在西方毕加索、梵高、达利、赛尚、莫奈等“印象派”大师笔下出现过。而今,却出自一位中国的女画家之手,实乃不可多见。

  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”饱经20余年沧海桑田、岁月磨砺,她宛若艺术海洋里的一滴水,将自己熬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,闪耀出令人目眩的光辉。

    艺海无边,大道如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