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安墨香

地址:西安美术学院
电话:13649290649
手机:13649290649
QQ:84404395 1939480490
邮箱:13649290649@163.com
您的位置:首页 > 说文道艺 > 燕安论文

燕安论文

创作十问

发布日期:2011-10-3 18:52:35阅读次数:字号:

创作十问

王燕安   

生:老师,请问收集素材与创作有什么关系?

师:收集素材与创作的关系通俗的讲如同这样:你要做一桌饭菜,需要蛋类、肉类,蔬菜等等原材料,那末你就得先去采购,只有你采购回你所需要的原材料,才能把它加工成美味佳肴。收集素材的过程就像采购原材料,加工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,同样的材料可以加工出不同风味的菜肴,川味、粤味、淮扬味等等,这些就是你的作品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这与没有素材要搞创作一样,无从谈起。用专业术语说就是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。收集素材是一种直接的视觉感受,还有印象、记忆、储藏,这对于创作都是十分重要的。收集素材要不断积累,积累越多,对创作越有利。所谓“厚积而薄发”即是此理。

生:我们出去看到许多东西,但是感到茫然,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作为创作素材?

师:这个问题提得好!实际上并不是看到什么就能以什么作创作素材的。只有那些打动了你心灵的东西才可能是你创作的素材。搞什么创作,每个人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偏好,自己的取向,自己的实践,不宜硬说只有这一种是最好的。作为教师,我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。我们提倡热爱生活和大自然,在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与自己的艺术最有缘分的人、事、天地,那才是一方艺术成长的厚土。只有长期集中精神,择一而从,深入开掘,才能有独到的观照感悟方式,才能有真切的体验。比如黄胄选择了新疆,刘文西选择了陕北作为生活基地,贾又福选择了太行山,黄宾虹选择了黄山作为创作母体等等。都取得了成功。你们各自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、生活方式,完全可以用自己有感受的素材来搞创作。

生:收集素材能不能用照相机?有人说能,有人说不能,为什么?

师:我认为不但可以用照相机,还可以用录像机。既然科技进步了,现代化手段为何要排斥呢?这些东西使用起来更快捷,更方便,更直接。特别是抢拍或是抓特写,有时候根本来不及画,只有靠这些工具来得快,可抓到精彩的镜头。但是注意这些东西绝对替代不了速写。为什么?因为速写加进了我们的感受和审美取向,速写已不是客观对象纯自然的再现,是艺术手段提炼概括的表现。所以,照相机,录像机只能作为补充和辅助工具。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,速写应当作为最主要的手段。

生:可不可以将速写或照片放大就成为创作?

师:这样理解创作似乎有点肤浅。创作的过程应是把天然之艺术化。记住画家的任务不是再现或模仿客观自然,而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素材和灵感,去创造一个人化的自然。要去寻找自我心灵世界和大千宇宙的契合点。是托出一个意象世界来。艺术创作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原生态的形式,而是一种主体化了的生活变形,是一种心理化的生活折射。本来速写就不是照抄生活,创作更不是速写的放大。照片放大搞创作更不应提倡。因为人的视知觉不同于照相机,相机对客观形象的摄取是机械的复制,人的视觉对客观形象的审视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有选择的把握。如果放大照片搞创作,这种创作就太自然主义了。当然有人这样搞创作,这也是人家的自由,我们无权干涉。但我理解的创作过程应是否定的否定。首先要有变化,那就是要对原始的现实进行否定,然后是第二次变化或否定,亦即通过艺术加工对原始的素材加以重新肯定和更新,使之变成新的实际,变成现实的新形式。创作应是从原有事物中脱胎而形成的新物体。应该是把人的某种天赐气质融入自己创造的视觉形式对象,变成作品的审美特质,那就是说必须找到与个性特质相统一的艺术载体,即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图式。只有通过艰苦的艺术探索,才能找到仅仅符合自身特质的图式,才能实现质与图、魂与体、“软件”与“硬件”的合一,艺术品方才有灵,成为“气韵生动”的活实体。打个比方,艺术家好比是勤苦的工蜂,从花中偷出花蜜,花是天生的,蜜是他酿的,花是大千世界,而酿蜜的过程就是我们创作的过程。没有花他酿不成蜜,但蜜终究不是花。

生:素材、题材、主题各指什么,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?

师:先说素材,它分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。笼统的指艺术家对生活有感而收集、积累的未经加工处理的材料,又叫原始材料。积累越丰富,就越有利于艺术创作。直接的指自己亲自收集的,如写生,拍照的;间接的指从历史博物馆、历史档案里查寻的,从报刊杂志、电影、电视,甚至网上得到的资料,比如,你要搞历史画,就不可能自己直接写生,只有间接取得素材。再说题材,指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物象,或生活现象,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之一,是作品的客观基础。题材的选择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与自然的某种关注、重视和兴趣。如:中国画中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的分类,西方绘画中的风景,静物,人物的分类。人物画又可分为历史的、现代的、军事的、少儿的等等。最后说主题,这是艺术作品的灵魂,是通过对题材描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,主题往往隐藏在题材中。这三者都与创作紧密相连,缺一不可。

生:创作中的步骤应怎样进行?

师:一般来说创作的基本步骤是:构思搞小草图,这一阶段要反复推敲,直至满意,然后放大稿,再制作完成。中国传统绘画讲“立意”,“为象”,“章法”三者结合,同步表达,这样才可能呈现出统一和谐的效果。这里注意是“同步”,不是孰先孰后,这点非常重要。如果一开始仅仅考虑“立意”,考虑画什么,忽略了“为象”、“章法”,就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。曾经见到一些学生,到了搞毕业创作时,迟迟不搞小草图,只是凭嘴巴说我要搞什么什么样的创作,画什么人在干什么,一问他怎么画,傻眼了,不知道。或者拿出个非常草率的铅笔稿,然后说这块是红色,那边是绿色,问他红是什么红,绿是什么绿,不知道。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,你所要表达的东西完全靠绘画语言来表达,你不画出来,靠嘴说算什么。这不是写小说,可以先说说你设想的情节。因此,“立意”,“为象”、“章法”三者必须同步进行,这在小草图构思阶段就要同步,否则无法向前进行。

在创作过程中,我们一方面要依赖从自然与生活中收集的素材,一方面又要摆脱对生活与自然的被动依附,使现实所提供的一切在自己心灵中重新组合和整合。艺术创作虽然“源于生活”,但它却不应成为对生活和自然的摹仿,所以完全搬照片式的创作我是不提倡的。艺术创作我想应该是提供一种视觉式样供人欣赏,这是基本的。再要往高提还应该是表现了创作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一种观照。在创作过程中,从构思、搞小草图,放大稿、制作,一直到完成,每一步都是以自己的眼光、心态、思维方式来统摄的。

生:创作中构图应注意些什么?

师:我们画创作,面对一张白纸,怎么安排,这是第一位的问题。安排,就是设计,中国画叫布局,西方叫构图,或者干脆叫平面构成。与构图有关的观念有:一是画面空间,作画时,要打破自然的空间观,不用去追求真实的空间关系,而要致力于平面分割。创作的目的不是去复制自然,而是创造一个能独立于自然的审美对象。在考虑构图时,画面就是我们的出发点,一张纸的四边,两条垂直线,两条水平线组成的稳定框架,为我们确定了构图的范围。在画面空间里,每一个形,每一块颜色,处在同一个平面上,同样重要,不分主次,只有上下左右,中心四周的区别。这一点应向原始艺术、民间艺术、儿童画学习。二是视觉元素,构图时要善于排除具体形象的自然属性、社会属性,作抽象的形式美的思考。也就是说把画面上的形状和色彩归结为单纯的视觉元素,点、线、面、黑、白、灰、不规则的几何形、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阶、不同的肌理、以及它们在画面上占有的位置、方向、大小。第三是要把握形式美感规律。形式美感规律是将绘画元素作有序安排,总的规律是多样统一。一幅好画,画面结构是一个有机结构,不可分割,在静止稳定的画面中有一种稳定感,在富有动感的形色排列后面,似乎有一条隐蔽的轨迹。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画面统一调和,对造型元素作有节奏、有韵律的安排,用一条无形的隐蔽的轨迹把它们串起来。我认为这应该作为构图的原则。

生:构图中的因素都有哪些?

师:不同形状的结合,以及物类的对比、运动、态势、节奏、对称、排列、分割、变异、纵横、凝聚、疏散、虚实、平衡、比例、主次、高低、前后等等,都是构图中的重要因素。现代绘画的构图大都可以用几何学进行分析,因此,几何形式美是当代绘画构图的一大特征。在构成形式美中,起关键作用的是均衡、稳定、变化、对比这几个因素。张仃在版画家卜维勤的画集序中写道:“在不同的对象中找对比的美;在相同的对象中找重复的美;在类似的对象中找和谐的美;在律动的对象中找节奏的美;在杂乱的对象中找秩序的美;在平凡的对象中找不平凡的美。”我觉得这几句话把这几个因素概括得非常好。之所以要讲究非对称的均衡、对比、节奏感、韵律感,目的是为创造一个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画面,但注意不要搞成花布设计。

生:在创作时不知那种构图最好,哪种表现形式最好,怎么办?

师:我认为,选择哪种构图,应该根据抒情表现的需要。习惯于哪种构图,往往与个人的个性、艺术气质有关。表现形式也同样。画面其实像人一样有个性、有感情。每张画都有不同的性格、不同的情绪。现代艺术趋向于不分主次的平面布局的倾向,如马蒂斯的画,自由的色彩分割,互相衬托,很难分哪个为主,哪个为副,为了加强画面的平面整体感,经常用一种色彩同时涂在前景的物体和处于远景的物体上。崔子范的花鸟画现代感极强,画面上多是圆与线的系列组合。我前面讲过,在考虑构图时,表现形式也要同步考虑。有的学生搞出了小构图,却不知道是画写意呢还是画工笔,拿不定主意,这样的小构图就没什么意义。不妨多搞几个小构图,反复研究,反复修改,反复对比,哪种最能表现出你内心的感受,哪种就是最好的,表现形式也同样。

生:创作风格是怎样形成的?

师:首先说什么是风格。风格是画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立的技法、语言系统。或者用现今时髦的话讲,叫图式。但创作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过程,它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形成。它与作者的气质、性格、爱好、修养等密切联系,当然与作者的追求也有关系,但它决不是刻意可求的;凡是刻意而求的则显得生硬、造作,不自然。所以有人说画画其实就是画修养、画学问、画思想感情、画人生体验。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。这时其本体显露,技法独立化、体系化,造型具有稳定性,内容题材相对单一。可以说,风格是艺术家的生命状态。一开始搞创作,不可能马上就形成风格,但完全可以在表现形式上下功夫。追求形式美,研究形式美的一些规律,对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大有益处。关于形式美的问题,我在另一篇文中作了探讨,此处不再重复。